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画卷

体育正文 52 0

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画卷

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画卷

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“低碳志愿者”与清洁工人清理着(zhe)星月湿地(shīdì)水面杂草。 5月27日,合肥市(héféishì)包河区大圩镇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中心(zhōngxīn),废弃秸秆被集中破碎后装车。 5月27日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(xīnmín)村“低碳志愿者(zhìyuànzhě)”查看葡萄种植户水肥一体化运转情况。 5月28日,濉溪县(suīxīxiàn)南坪镇任集村村民朱礼在光伏电站水域(shuǐyù)捕获大鱼,村民通过水产养殖实现“渔光互补”,助力绿色低碳增收。 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的(de)“低碳志愿者”任筝筝忙着巡查秸秆回收(huíshōu)情况。 5月28日傍晚(bàngwǎn)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,太阳能路灯将村庄照亮。 5月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水上光伏发电(fādiàn)项目。 5月(yuè)28日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村民任印才(cái)清理着自家屋顶光伏面板,屋顶可发电、余电能卖钱,成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新方式。 5月27日,南淝(féi)河畔的星月湿地里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(cūn)“低碳志愿者”钱龙和同事们一起协助清洁工人清理着湿地水面的杂草。“这块(zhèkuài)湿地不仅承担(chéngdān)着水源净化、灌溉和排涝功能,也是我们村发展乡村(xiāngcūn)旅游的金字招牌。”钱龙说。今年(jīnnián)4月,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公布全球环境基金(GEF)首批“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”试点名单。其中,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新民村、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入选(rùxuǎn),这也成为安徽(ānhuī)推动(tuīdòng)低碳乡村培育、打造农业绿色(lǜsè)低碳发展示范样板的重要实践。随着“零碳村”试点工作的开展,和钱龙一样的乡村工作者,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——“低碳志愿者”。 麦收时节,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(cūn),“低碳(dītàn)志愿者”任筝筝在地里忙着查看秸秆运输情况,“我们村每年可收集秸秆量约3万吨,回收后将运送给乡镇上的(de)生物质发电厂。”任筝筝表示。而作为合肥大圩葡萄发源地(fāyuándì)的新民村,农林资源也十分(shífēn)丰富(fēngfù)。2024年,乡镇建起了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中心,日处理量可以达到60吨。“日常(rìcháng)巡逻中发现村中有废弃秸秆,我们会第一(dìyī)时间联系中心进行集中破碎处理。”志愿者张全海表示,解决农林废弃物不仅美化乡村环境,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。 从“要我低碳”到“我要低碳”。皖北(wǎnběi)平原上的(de)任集村,1200多盏太阳能路灯、800余户村民参与屋面光伏项目、2500多亩(duōmǔ)采煤沉陷区水面的“渔光互补”,绿色低碳、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深入当地(dāngdì)村民的心中。南淝河岸边(ànbiān)的新民村,农户利用物联网、水肥一体化、精准滴灌等技术让葡萄种植实现节水、节能和减肥30%左右,湿地丰富(fēngfù)的水系资源及地势优势,也让村庄通过无动力水利(shuǐlì)设施形成水源净化、灌溉和排涝功能一体化的自循环体系。城市近郊的优美风景、观光采摘,更让当地村民吃(chī)上了“文旅饭”。 节能、降污、经济、舒适……一系列绿色转型和创新实践,实现(shíxiàn)碳排放与碳吸收相平衡,“零碳村”在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绿色发展之路的同时,也为建设美丽乡村、助力(zhùlì)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借鉴(jièjiàn)。 记者 程兆(chéngzhào) 摄影报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文章(wénzhāng)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(wèijīng)授权不(bù)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“零碳村” 绘就绿色画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